追寻梦开始的地方,访中共一大会址

发布时间:2017-04-30

4月28日,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国际校区的ZJUI2016团支部组织的“中共一大会址参访”活动与海宁的朝阳一同出发,参与本次活动的不仅有国际校区的辅导员、中国学生,还有国际校区中国学的外籍学生,本着想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探寻中国发展的核心力量的成长过程的目标,大家一同来到了位于上海黄陂南路374的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是上海上世纪初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1921年,代表着全国五十多位党员的13位中共全国代表和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在这个民居中正式酝酿建立共产党,来自国际校区的我们好奇而崇敬地走入这个会址,想回归这个世界第一大政党的起点。

中国一大会址参观4.jpg

纪念馆展厅陈列共有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起点”、“第一部分: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第二部分: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第三部分:群英汇聚开天辟地”、“尾厅:追梦”。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然而自1840的鸦片战争来,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中国军队一败再败,清王朝欠下了巨额战争赔款,签订了数百条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自救: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无奈的华夏子女仍摆脱不了悲惨痛苦的命运,于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的春风、五四运动让马克思主义从众学说中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在一帮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建立。这些是我们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学到过的,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与我们一同前往的留学生观看的很仔细,努力追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程。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纲领》,但我们不知道它的孕育,是邹容的《革命军》、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田诚的《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劳动界》周刊对于那代青年启迪的成果;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却不知晓陈望道为了避免各种干扰,回到了家乡浙江义乌的分水塘村,在一间破旧的柴草棚进行艰苦的翻译工作;我们知道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却不清楚他们因故未能参加建党会议。

建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13位一大代表,或脱党,或叛变,仅少数能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参观过程,留学生看的慢也是有缘由的,他们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故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用毕生精力去寻找让中华民族复兴的办法,在历史洪流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共产党员陈岩石这样说:“共产党员是有特权的。有什么特权呢?有优先背炸药包的特权,有出了事故多承担的特权。所以战争时有人早上成为党员,中午便在敌人堡垒下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仅有1天党龄的党员。“不管时代千变万化,这五个字是每一位志愿入党的人都该铭记的:“为人民服务”。

中共一大会址不大,慢慢参观的我们仿佛跨越了百十年,虽然时钟无法拨回1921年,但我们知道在1921年7月,有13个人在这间民居中立志改造中国,将自己与这片土地上4万万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他们创立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从那以后,中国的命运便与这群人紧紧联系起来,中国的革命也有了新的方向。

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也是很好的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的方式之一。他们想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头人和领航人是如何带领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自主,从落后贫穷走向综合国力位于全球第二。会址中所蕴含的鲜活历史,正是帮助他们解开这个疑问最好的钥匙。

国际校区正在开展“从一大到十九大看中国社会变迁”系列活动,为中国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平台,是国际校区对中国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对留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新的举措和方式。

中国一大会址参观6.jpg

文:陈浩楠(学生)/图:吴行